银行卡内12.2万“不翼而飞” 3小时后“窝里返”
今日打油诗
谨慎能捕千秋蝉, 小心驶得万年船。 打死不说验证码, 就是亲妈也不传。
存在银行卡内的12.2万元从“不翼而飞”到“失而复得”。从前天晚上9时14分到昨天凌晨0时30分,乐清虹桥的赵先生经历了胆战心惊、恍如过山车般起伏的196分钟。这三个多小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且听老师伯慢慢道来:
莫名来电提醒银行卡被盗刷
1月28日晚上9时14分,今年46岁的赵先生突然接到一个“010”开头的固话来电,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某银行工作人员,说赵先生的银行卡被盗刷了。赵先生想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对方怎么会知道,十分怀疑来电人的身份,于是他就将电话挂断了。赵先生的安全习惯非常好,他马上查看了自己的手机,这下他慌了,原来手机上有一条来自银行的短信,上面显示他在该银行的12.2万元存款被支出了,目前存款余额为0。经过多方查询,确定账户里的钱被支出后,赵先生选择了报警。
民警帮助找到存款“趴窝”处
当晚11时5分,乐清市公安局虹桥派出所接到了赵先生的报警,经办该起案件的是虹桥派出所刑侦民警章近瑜。章警官见到赵先生后,先查看了那条短信。章警官说,当时赵先生在翻这条短信时手一直在抖。查看结果是,余额确实是0,而且这条短信也的确是从银行的官方短信平台发送过来的。
经过仔细研究,章警官发现短信内容中款项支出后面的备注信息写着“保证金出”四个字。章警官突然想到自己刚看过的一条名为《3万余元被盗刷,看我如何让钱失而复得》的报道,从赵先生的遭遇看,似乎和该报道里描述的情况很相似。(这里要为章警官点个赞哦)
于是,章警官先让赵先生通过银行客服电话挂失了卡,然后与赵先生一起用他的网上银行U盾查询账户,但是网上银行登录时提示密码错误,经过重置密码,登录进去之后,仔细浏览网上银行账户页面。
根据那篇报道的说法,这笔钱很有可能还“趴窝”在赵先生的账户里,只是被以保证金的形式转到了另一个子账户里了。逐一查询后,最终在一个账户商品的人民币账户里找到了这笔12.2万元,然后再将该笔钱转回到银行卡上。操作好了,几秒钟后,赵先生的手机收到了银行短信提示,显示余额为12.2万元,钱回来了!
这时已经是凌晨0时30分,赵先生长舒一口气,握着章警官的手说:“太谢谢了,晚上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新骗局的危险之处在哪里?
这种骗局出现时间不长,很多人还不熟悉,比较危险。首先,受害人收到了银行的短信,提示钱被支出,事实上钱还在,只是被骗子操作转移到了受害人网银的一个账户里。但是大部分受害人并不知道钱会被以保证金的形式打到其他购买类似贵金属、期货等商品的账户上去,所以在惊慌的情绪下很容易相信骗子,以致被套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一步一步失去对资金的掌控能力。如何防范?方法就是:先冷静下来,然后迅速报警,千万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尤其是手机验证码。郑荣 吴悦
疑问1
“010”的电话是怎么回事?
经过初步调查,已经确认赵先生接到的这个“010”打头的电话是骗子打过来的。那么骗子为什么要打个电话过来提醒受害人呢?从后来的结果分析可以判断,骗子其实没有办法将钱取走,所以需要进一步套取赵先生的其他信息。
疑问2
骗子为什么要将钱“藏匿”?
骗子通过将赵先生账户里的钱转移到网银的其他地方,制造了一个款项被支出的假象,由此影响赵先生的情绪,为后期自己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增加可信度。
疑问3
骗子是如何实现“藏匿”的?
民警认为赵先生的网上银行登录密码无疑是泄露了,因为一开始他们登录网银时,显示密码错误,可以判断赵先生的网银原密码被骗子修改了。
老师伯题外话:打死都不能告诉别人哦!
老师伯今天要专门说说这个手机验证码,各家金融机构在发送验证码的时候,一般都有一个安全提醒,老师伯找了几个。比如:
银联的短信这样写:“任何人索取验证码均为诈骗,切勿泄露!”
建设银行的短信这样写:“我行工作人员不会向你索取,切勿向任何人泄露。”
招商银行的短信这样写:“请勿将验证码提供给他人。特别提醒:退货无需验证码。”
中国银行的短信这样写:“谨防电信诈骗:银行不会以各种理由让你提供卡号、有效期、验证码!遇此情况请勿泄露信息,避免造成资金损失。”
要说安全提醒最带劲的,老师伯觉得非支付宝莫属,其发送的短信这样写:
“校验码打死都不能告诉别人哦!”
岁末年初,各类诈骗方式层出不穷,提醒大家一定要小心,正如古谚所云: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