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蹲着”的儿童票标准“站起来”
发布时间:2019-01-11 01:06
陈灏
父母都希望孩子“大高个儿”,但“大高个儿”也常遇烦恼,比如超过“限高”,很多儿童无法享受购票优惠。长得快的儿童也是儿童,基于身高制订的优惠标准能不能与时俱进,让“个儿大”的孩子享受优惠?
随着营养状况和生长环境改善,我国儿童的身高标准也“水涨船高”。国家卫健委2018年6月发布的《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 》标准显示,我国7岁儿童身高的中位数已超过120厘米,12岁超过150厘米。按现行1.2米以下免票、1.5米以下“半票”的规定,大量身高在平均水平以上的儿童无法享受优惠。
此前由于儿童票不实名、儿童证件不齐全等原因,“量身高”是便捷、成本低的方式。但“长得快”不是孩子的错,“实行好多年了”不应成为相关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的理由。刻板强调身高既背离优惠政策的初衷,也有失公允。
无论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还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界定儿童的唯一标准就是年龄。他们与成年人最大的区别,是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不足,与高矮胖瘦无关。儿童票优惠政策是国家和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在个体生理状况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年龄是最科学也最公平的标准。
更精细化、更人性化是社会管理的必然方向。与儿童票类似的“学生票”实行多年,已基本实现管理规范;未成年人身份证的办理也十分快捷方便。“量身高”辅以“查证件”,已经具备成熟的操作条件。
有关部门和承担公共职能的交通运输企业应兼顾公平与便捷,让长期“蹲着”的儿童票标准尽快“站起来”。
文章来源 掌上温州客户端 网络编辑:黄博金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
